實施管理制度的過程,一定會發生的阻礙有哪些?該如何解決?

為了管理公司,管理客戶,就必須要制定很多規則,而這些規則一定是為了最多的員工好,為最多的客戶好,可是每個人都不喜歡被管理,因此制定管理規則的過程,一定會讓一部分員工、客戶、股東….等相關人,不舒服,不理解,不諒解。

制定管理規則的,可能是老闆,也可能是高層,但不論是老闆或高層,只要公司管理規則有改變後,私底下往往都會有員工罵公司,罵管理者,罵老闆,甚至猜測、汙衊、造謠,有些話傳到管理者的耳朵後,會讓管理者很不舒服。

無論自己怎麼做,在服務更多人群的時候,管理者都會被很多人批評,甚至汙衊,在我做顧問的時候,很多老闆跟我講,我都是為了大家更好,但員工總不能理解,不能配合,讓自己很受挫。

正常現象是甚麼?不正常現象是甚麼?(確認標準)

公司小的時候,人不多,初期一起打拼的夥伴,聲音容易一致,但隨著公司發展,人越來越多,意見也就越來越多,不理解跟謾罵,是人多就會產生的正常情況,如果每個人都能理解,才是不正常的現象。

想選舉選總統,已經注定至少被1/3以上的人罵,一個藝人、一個網紅,知名度高了,不管自己如何用心,只要關注的人一多,就會被攻擊、造謠、抹黑、批判,這些都是正常現象。

如果沒有被說,那才是不正常的現象,所以想要服務更多人,想要企業更成功,被罵的胸懷還是要有的。有些藝人、網紅,紅了之後,被網友造謠,最後得了精神病憂鬱症,這樣的情況,就有不少案例。

想要服務更多人,勢必遇到更多人的攻擊,是正常現象,沒有被攻擊,只是說明自己的影響力還不夠大:因此每個老闆,被罵被說的胸懷是要有的。

管理要素一:有胸懷

我的媽媽,在世時曾罹患過精神分裂症,他會幻想被其他人汙衊、攻擊,但他的幻想對我媽媽來說,是真實事件,包括我媽媽也因此誤會我,甚至汙衊我,我年輕的時候,經常跟他吵到不可開交。

有一次在內湖國泰精神科,我跟醫生聊到,媽媽這樣,我真的受不了了,醫生跟我講,你媽媽是病人所以會這樣,我們要包容病人,他也是很辛苦的唷,他也不想這樣唷,正常情況是病人會跟病人吵架,而我們是正常人,正常人會理解他生病了,所以不會跟病人吵架。但現在人生活壓力大,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精神文明病。

我很感謝這位醫生,不僅讓我知道如何跟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媽媽相處,同時也讓我往後面對這樣類型的人時,我能了解他,可能也是個病人,就不會想要怪對方且還會帶有同情的心理。

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位同事,對著一群同事汙衊我,被我聽到,我想到了我媽媽,想說他也可能生病了,我真心同情對方,我過去跟對方講:對不起,我不知道我在您的心理,是這樣的人,我很敬重您,聽到你這樣說我,我真的很難過,我想一定是我哪裡做得不好,如果未來我哪邊做得不好,希望未來您能夠私下提點我,幫忙我做的更好。後來那位同事,不但沒再攻擊我,還轉而會說我的好話。

透過現象看本質,一樣米養百樣人,社會上甚麼人都有,有些人懂得尊重別人,有些人不懂得尊重別人,我們做不到改變一個人,但可以改變自己。

我發現那些會攻擊、汙衊他人的這些人,並不是對我如此,而是這樣的人,對整個社會都是如此,對自己生活的周遭也都經常如此,並充滿了抱怨,覺得社會對他就是不公。

慢慢地,我理解到,其實這樣的人,到哪邊都會經常攻擊他人,到哪邊都會讓別人痛苦,同時也讓自己痛苦,其實這樣的人,自己經常活的不開心不快樂,時常沒有安全感,所以我的觀念,慢慢轉變同情他們,但想不到這樣的觀念,讓我在日後的生活與工作裡,都順利許多。

會被攻擊,不是因為自己不對,而是自己的角度與對方的角度不同,看法不同就會產生立場不同,如果能包容對方,與對方站在同樣的角度與立場,對方就會開始也包容我們,慢慢我體會到:原來事情的對錯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對方是否認同自己,如果對方認同,事情就能解決,只要對方不認同,爭執就出現。

而要讓對方認同自己,就是要先跟對方有一致的角度與觀點,所以自己的角度與觀點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對方的角度與觀點,因為自己理解了對方,包容了對方,對方也才會來包容我們,理解我們。

溝通並不容易,因為我們無法讓每個人都能理解自己,因為人多就會產生更多人的不理解,我們都希望,每個人都能理解自己,但實際上無法做到,因為不能理解是正常情況。要做到每個人都理解,是達不到的標準,我們只能盡力讓更多人理解。

服務的人越多,就會受到越多人的不理解與誤會。所以要服務更多人,就要理解更多人,而要讓人從不理解到理解,會有一個過程。社會上每種人都有,被誤會、被不理解、被攻擊、甚至造謠,都是正常現象,要服務更多人,就要有更大的胸懷,不然想要服務大家,自己就容易受傷。

在服務更多人的過程中,同時也是一場人生體驗,在體驗中雖然必定遇到挫折,但這過程中會帶給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,讓自己的能力變得更強大。

被誤解是溝通過程的正常現象,既然是正常的現象,就正面樂觀看待這些現象本質就好,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觀點,但可以改變自己,在溝通過程中會遭受到很多委屈與不被理解,所以馬雲說:一個人的胸懷,是被委屈給撐大的,胸懷是甚麼?胸懷就是一種包容力。

管理要素二:有智慧

有一天,我住的社區管委會,在社區的LINE群發了一項公告,家門口不得放置鞋櫃、腳踏墊,因為影響逃生路線,我住的社區,從電梯走出來後的中廊,很空曠,地方很大,我想不至於影響逃生,我沒放鞋櫃,只有放置腳踏墊,覺得有腳踏墊比較好看,認為不應該會影響逃生,我把這樣的觀點在社區的LINE群直接回應。

結果:管委會在LINE群回應:公寓大廈管理條例,有明文規定,並舉例有住戶放置鞋櫃的敗訴事件網頁,雖然如此,但我提的是腳踏墊,不是鞋櫃,而且我找出所有類似的判決事項,情況幾乎都是公寓,因為樓梯空間很狹小,的確影響逃生路線,而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網路上找,就是找不到有關:腳踏墊或較大的中廊空間的任何判決案例。

但為了不影響社區,我先把腳踏墊收了,過了一時間後,也就忘了這件事,有一天回想,其實放不放腳踏墊,於我個人也不是那麼重要,但我為何花了那麼多時間,再想這個問題,最後我發現,我只是想證明:自己的觀點是對的。

腳踏墊能不能放是事件問題,但這件事對我來說,並不是那麼重要,只是我在社群的LINE群講了,就會很自然地想證明自己是對的,除非能找到能說服自己的證據理由,不然就想要爭論下去,而這樣的情況,就把事件問題演變成了情緒問題。

每當自己跟他人有不同觀點時,人很自然的會想要:證明自己是對的,這時候就很容易把事件問題衍伸至情緒問題,當演變成情緒問題後,事件問題就無法解決,因為問題已經從事件問題轉變成情緒問題,事件本身已不重要,想要表達自己是對的情緒才重要,而人類最常見的情緒問題,就是想要證明:自己是對的。

人性本身:會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,要如何證明自己是對的呢?首先要了解,要對誰證明,是對一個人,還是對一群人,有些人觀點本身就一致,無須證明,對觀點不一致的人才需要證明,而為什麼對方會不認同,因為我們不了解對方的觀點,如果要證明自己是對的,只要自己能證明對方也是對的,那就同樣立場,立場一致,就衝突不起來。

當觀點有差異時,溝通流程如下:

1. 先不去想自己與對方的觀點差異,先認同對方會這樣想,一定有對方的理由。

2. 透過詢問互動,了解對方為何會這樣想,才能真正產生同理心。

3. 認同對方的出發點,並提出自己的出發點,與對方出發點一致(立場一致)。

4. 認同對方的觀點,告訴自己與對方有共同的見解(觀點一致)。

5. 告訴對方,由此觀點,同時自己衍生哪些想法,(自己的想法結合對方的想法)

6. 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,因此跟對方立場一致,觀點一致同時,人無法否定自己的觀點,因此就會認為你也是對的,同時證明了你原來的想法。

所以要證明自己是對的,最簡單的方法,只要證明對方也是對的,那就無法衝突,這時候才能夠針對事件問題做討論,做更好的溝通。

所以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EQ(情商)、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,就無法解決對方的情緒問題,最後問題就被放大,也就是小事變大事,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有足夠的EQ,否則是做不好管理的。

要如何提升EQ?最簡單的方法,是了解人性的標準,例如:以上所說的,正常現象該是怎樣的?不正常現象又該是怎樣的?有標準才有智慧,情商不是忍耐,而是智慧,有智慧就能知道,一切都是合理的現象,才能心平氣和,才有機會能解決問題,不能心平氣和,問題不但解決不了,還會把小事化大事。

管理要素三:有方法

管理制度都需要依照企業當時的情況而訂,企業要做好管理,每年都需要優化管理規則,很多老闆學習:KPI制定、 股權激勵、管理制度、企業組織架構…等管理方法都很好,但這些還不夠,還必須要了解處理人的方法,要做任何的管理變動,本身就是一種改革,改革必有人不理解,員工不理解,改革阻力就大。

所以老闆在學管理前,要先學習:如何讓員工想改革,而不是公司想改革,公司改革是順應員工的要求,為了服務員工,所以才改革,這樣才能夠將管理的阻力降到最低,才能有效落地執行推動管理制度。

在過去的時代,執行力的首要核心是決心、信心與努力把牆撞倒,但時代在變,人心的標準也在變,現代的牆,就算把頭撞破了,牆依舊好好在那邊,現在的執行力還要有:智慧,才能夠把事情處理的圓滿。

一個好的管理要有方法,要知道如何應用這個方法的流程,如果只知道方法的一部分,而不知道執行的流程,再好的方法,都難以落地實施,所以要做好一位管理者,需要:有胸懷、有智慧、有方法。

老闆想得到更多有效的方法,要撞倒無數的墻,撞到最後,公司還是做不好,事實上要找到方法,來解決問題,是很難靠自己想出來的?

公司為什麼會有問題呢?老闆自身過去的思維與決策造成今日公司的結果,而老闆過去的思維是由過去自身的經歷所組成,經歷決定自己相信甚麼,不相信甚麼的框架,這個框架成就了思維,所以經歷造就思維、思維造就決策、決策造就結果。

而過去的經歷無法改變,所以想靠自己突破自己的框架,是非常不易的,要找到智慧與方法,最重要的是借重:已經證明能成功並有效的方法與流程,所以老闆最重要的任務:持續學習,學習更多方法,學習更多智慧,透過學習,也是讓自己打開胸懷最快速的捷徑,最終才能持續讓企業成長。

返回頂端